建筑形式的發展在不同的社會歷史環境下仍會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及動態的延續性,與社會歷史發展具有不同步性。
*階段:1978一1981年,在建筑創作上,建筑師針對此前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的“功能主義”建筑形式進行了批判,重新拾起了五十年代的復古主義“民族形式”。同時,在研究總結世界現代建筑發展的歷史和規律后,中國建筑師初步運用了正確的現代建筑理論來指導建筑創作,從而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主義”建筑形式。
第二階段:1982一1984年,現代主義建筑的興起。建筑形式突破了民族性的束縛,開始形成體現現代建筑理論的新風格。在這一階段出現的建筑形式中,以間才生效,其目的就是為標準規范的變動留出時間,同時為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有關應用單位熟悉了解《技術公告》、做好相關培訓提供準備時間。由于公告中涉及許多產品,這些產品有的被限禁了,有關產品生產企業就可在限禁生效日期之前這段時間內盡快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或產品的升級換代。對于尚無國家標準的推廣新技術,建設部也會對制定相關標準進行研究。同時還要加大(技術公告》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類媒體的宣傳陣地,通過網絡發布、新聞發布等多種形式,讓社會各界了解《技術公告》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并促使相關單位按照《技術公告》的要求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從而提高建設行業科技進步水平和行業整體競爭力。
兩個《技術公告》對科技支撐建設事業不同時期發展重點的研究“十五”發布《技術公告》,其背景是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建筑工程類型及質量性能要求、建造方式、管理手段、維護使用方法發生了許多變化。工程的節能、節水、節地和治理環境污染的“三節一治”要求也越來越高??萍及l展推動和市場需求拉動的雙重作用,使我國建設行業新技術的發展十分活躍。各種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出現。因此當時面對的是如何強化技術發展導向,積極引導建設行業新技術的健康發展,提高建設領域的整體技術水平。“十五”《技術公告》內容分為城鄉規劃、城鎮建設、工程勘察測量、住宅產業化,建筑節能、新型建材與施工以及電子政務與信息化等七個方面,共計208項技術。其中推廣技術157項,限用技術31項,禁用技術20項。推廣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尚無國家發布標準的新技術新產品;另一類是已有國家標準但尚未廣泛使用仍需大力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
“十一五”再次發布《技術公告》,其背景是中央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國家戰略實施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部署。因此“十一五”《技術公告》,體現了在“十一五”科技支撐和建設事業發展工作中,更加重視采用政府公共管理與社會服務職能,注重資源環境科技問題、社會發展科技問題,注重城鄉區域統籌中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和新農村建設科技問題,進一步強化了對建設事業技術發展的導向。公告的技術內容覆蓋了建筑節能與新能源利用技術、節地與地下空間利用技術、節水與水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節材與材料資源合理利用技術、城鎮環境友好技術、新農村建設先進適用技術、新型建筑結構施工技術與施工及質量安全技術、信息化應用技術、城市公共交通技術等9個重點推廣技術領域,共計395項技術,其中推廣應用技術326項,限制使用技術37項,禁止使用技術32項。